不完美的勇气【5】

第五章 所有的失败都源于缺乏共同体感觉

——关于“共同体感觉”

阿德勒曾与某位女士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这位女士因为丈夫的事而烦恼,怎么都睡不着觉。于是,阿德勒对她说。

“如果今晚还是睡不着,不如想想怎么做才能让你的丈夫开心,明天一早就打电话告诉我,可以吗?”

第二天早上,这位女士打电话过来。

“阿德勒博士,实在是对不起,没有办法答复你要求的事,昨天晚上我睡得实在是太香了。”

——引自《回忆阿德勒》

所谓共同体感觉,就是能够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喜悦,感受到付出远比收获更快乐。

阿德勒认为,共同体感觉能够让我们从心底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喜悦,并且体会到付出远比收获更快乐。“越是帮助他人,给他人带去越多喜悦,就越能够激发出人的共同体感觉。”人们要想获得幸福,就需要拥有勇气和共同体感觉。

矢量用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方向”和“长度”。如果将阿德勒所说的幸福生活的条件用矢量来表示,那么,线段符号的长度就代表活力的程度,即勇气的多少;箭头的方向就代表幸福生活的方向,即共同体感觉。

阿德勒说,是否拥有共同体感觉一看就知道。拥有共同体感觉的人,从外表上就能让他人感受到生活的喜悦,并对他(她)产生好感。与此相反,缺乏共同体感觉的人往往郁郁寡欢,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拥有共同体感觉的人会用实际行动做贡献,并且能够把生活的喜悦和人生的美好传递给他人,给他人也带来好处。

让我们用心感受帮助他人和付出的喜悦。

共同体感觉是心理健康和幸福的晴雨表,还是指引方向的星星。

阿德勒评价和判断人的尺度就是勇气和共同体感觉。也就是说,用共同体感觉的有无来划分人群,以共同体感觉的多寡来作为正常与否的标准。

人可以分类为正常或异常、幸福或不幸。可以说,共同体感觉的有无,不久决定着失败或成功,还决定着善与恶。另外,阿德勒将共同体感觉看作是引导全社会幸福的明灯,甚至说除共同体感觉的多少之外,别无其他认定标准。其对共同体感觉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共同体感觉是有关价值的心理学,阿德勒将价值观引入心理学的领域。当时的精神医学界反驳:“这不是科学,而是宗教。”基督教团体认为,共同体感觉不是什么新事物,在基督教的教义中就提到过。对此,阿德勒谦虚地说:“这是迄今为止对我最大的赞美。”在阿德勒看来,科学和宗教的划分毫无意义,有利于治疗患者才是最重要的事。

共同体感觉是指路明灯,迷失时可以为人指引方向。

所有的失败都源于缺乏共同体感觉。

欠缺合作能力才会导致失败。

“我们所谓的失败,全都是缺乏共同体感觉的表现。”阿德勒如是说。由于“所有的问题全都是人际关系的问题”,理所当然“所有的失败都是人际关系的失败”。而衡量人际关系成功还是失败的尺度,就在于共同体感觉。

拥有共同体感觉,人生就会成功。否则,人生就会失败。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令我们感到幸福的是看到我们的朋友和家人幸福,为了让我们爱的人获得幸福,哪怕只能尽一份微博之力,我们自己也会感到幸福快乐。

打个比方,就算我们拥有再多的金钱、豪车和名牌,如果住在空无一人的孤岛上,这一切也都毫无意义。人是这样一种社会性动物,当我们与同伴分享自己所拥有的财富和能力,以及为同伴贡献自身时才会感到快乐。此外,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很弱小。因此,人只有合作共享才能够获得幸福,而衡量成功与否的尺度同样是共同体感觉。

当遭遇失败时,就要自我反省共同体感觉是否发挥得当。

没有共同体感觉的人会招致全世界的声讨:“地球上没有你的一席之地,赶紧消失!”

这不像是温和的阿德勒的风格,但却是他的原话。阿德勒措辞辛辣,认为没有共同体感觉的人是对地球和宇宙的全盘否定。他断言,若没有共同体感觉,无论是谁都没有办法生存。

把话说得那么斩钉截铁,一定会有人产生这样的疑问:“那些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奇人,如一些科学家、艺术家又怎么生存呢?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专家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吗?”

当然不是这样的。在科学、艺术或是经济、法律等领域,有许多专家都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虽然不善于交际,但是他们却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充分发挥共同体感觉。他们会投身于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做出了不起的成就,让这个社会因此收益。这也是为共同体贡献自身的一种方式。共同体感觉的发挥方式因人而异,各不相同。只要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方法为社会做贡献就好。

婚姻不是永远幸福快乐的天堂。

结婚后的生活课题依旧是人际关系的问题,夫妇间要以对方之乐为乐。

不要误以为结婚和爱就意味着永远的幸福快乐。对于那些迷恋对方的长相或社会地位而陷入爱和的情侣来说,往往会认为婚姻就一定是天堂。如果认为恋爱关系不属于一般的人际关系,那就大错特错了。

有过长期稳定的婚姻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阿德勒所言不假。陷入爱河时的怦然心动用不了几年就会消失殆尽,而那些能够在长期的婚姻生活中体会到幸福的夫妇,都懂得

为彼此着想,把对方看得比自己更重要。这与普通人际关系处理得成功的秘诀是一样的。

阿德勒说:“妻子要把丈夫当作是朋友,而丈夫也要以妻子之乐为乐……作为同伴,要比关心自己还要关心对方。”这就是阿德勒说的,人际关系的根基就是交友的课题。工作和爱的课题,归根结底都要遵循交友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将对方当作是值得信赖的朋友。恋爱也好,结婚也罢,都离不开处理普通的人际关系问题。

不要以为婚姻就是永远幸福快乐的天堂,要把对方当作朋友来对待。

共同体感觉强烈的人成为教师的目的在于奉献,共同体感觉薄弱的人成为教师的目的在于支配弱者、自得其乐。

阿德勒曾对一位想要当律师的年轻人说:“你想要成为被尊敬的人吧?”

年轻人否定了这个说法:“我没有这么想。”

数月之后,叔父找他谈话时问:“你为什么想要当律师呢?”

他回答说:“我做律师并不是想要获得尊重。”

话一出口,他感到惊讶极了,因为想起了阿德勒曾对自己说的话。

有的人当医生是为了拯救生命,也有的人当医生是为了获得社会地位和财富。有的人当管理者是为了帮助团队伙伴,也有的人当管理者是为了对下属耀武扬威。

人们的目的各不相同,这是由共同体感觉的强弱所决定的。是要为社会做贡献还是追求自己个人的优越性呢?想要成为优秀的教师、律师、一生、管理者,还是讨人厌的“专业人士”,这些都取决于我们的共同体感觉。

选择职业时不要只追求个人的优越性,还要虑及为共同体做贡献。

健忘、粗心、经常出错的人对朋友毫不关心,这些都是因为共同体感觉较弱。

所有行动都有其目的,这个目的究竟是追求优越感还是回避自卑感?对于稀里糊涂、时常犯错的人来说也是一样的,丢三落四的行为究竟是为了追求优越感,还是在无意识中逃避自卑感呢?

阿德勒指出,粗心大意是因为我们对朋友毫不关心。假如我们关心朋友,拥有较高的共同体感觉,就不会那么健忘,在糊涂犯错之前会注意检查,做好更细致的准备。

说来惭愧,笔者也是典型的健忘人群。从小时候开始我就有这种倾向,一心只想着自己的事情,而不是朋友的事情。然而,通过学习阿德勒心理学,我不再为自己感到羞愧,而是充分发挥共同体感觉,不给朋友添麻烦,积极为他人做贡献。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得到解决。与以前相比,我变得不那么健忘了。但是我认为不能止步于此,要尽可能地细心谨慎、预防检查,运用心理学,更好地发挥共同体感觉。即便我们不能完全发挥共同体感觉,也要努力付诸行动。

平日里健忘、总是犯错的人,要尽可能地注意检查和小心预防。

共同体感觉较高的人不仅懂得为他人付出,在自己需要帮助时,也会有勇气向外界求助。

拥有共同体感觉的人乐于助人,以他人之乐为乐,这就需要我们相信他人不是敌人,而是伙伴。如果把他人当作是敌人,就会在得到他人帮助时把好心当成歹意,甚至误解他人,因而无法向他人求援。

相反,如果将他人当作朋友,当自身能力或经验不足的时候,就能毫不犹豫地寻求他人的帮助。之所以无法开口向外界求助,是因为没有把他人当作朋友。阿德勒认为,朋友乐于相互帮助,并且在自身能力不足时,能够接受他人的援助。

与朋友和家人之间相互信任,就像坐跷跷板一样有来有往。这次给对方提供帮助,下回反过来接受对方的帮助。如此反复下去,自然就能相互帮助了。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有能力付出,也要能接受他人的帮助。这是检验共同体感觉的晴雨表。

将对方当作朋友信赖,当自己有所不足时,大大方方地向对方求助。

共同体感觉薄弱的人就像做空手拳击练习一样,明明没有对手,却还一个人紧张战斗。

拳击场上会有对手,但在空手拳击练习时是没有对手的。虽然没有对手存在,但练拳时还是会想象眼前有一个对手,然后不停地对这个假想敌出拳和防御,这就是空手拳击练习。

与空手拳击练习十分类似,阿德勒指出,共同体感觉薄弱的人会把身边的朋友想象成敌人,认为对方的言行举止都是在攻击自己,因而小心防范,四处闪躲逃避;此外,一旦有机会就会向对方反击。

把周围的人当作是敌人,草木皆兵,结果会搞得自己身心俱疲,得不到片刻的安宁。

另一方面,如果信赖他人,就会把身边的人当作朋友。信任是不需要理由的,也就是因为没有理由才称得上信任。如果能意识到自己是独自一人在做空手拳击练习,就已经迈出了改变自己的一大步。

把周围的人当作朋友,不要独自做“空手拳击练习”。

共同体感觉并非与生俱来,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发共同体感觉的种子,需要父母和教师为它提供阳光雨露。

学校是孩子们为完成社会课题做准备的实验场。阿德勒说,通过孩子们在学校里的表现就能看出他们能否适应社会和处理社会问题。

共同体感觉的强弱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哪个孩子生来就毫无共同体感觉,也没有孩子生来就拥有百分之百的共同体感觉。在阿德勒看来,每个人生来都拥有相同的共同体感觉的种子,这颗种子在各种各样的家庭和学校中生发起来,开花结果,这就是教育的作用。

虽然每一颗种子都是平等的,但是由于养育的环境不同,因此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种子的生长离不开每天浇水施肥以及沐浴温暖的阳光,有的父母和老师倾注大量心血,照顾得当,但也有的人做得没那么好。

共同体感觉这朵花的盛开离不开周围人的帮助,这其中教育的影响至关重要。将共同体感觉薄弱归咎于遗传,倒不如反思一下父母和老师的言行和教育方式。

请给共同体感觉的种子提供成长不可或缺的养分。

只有那些认识到自己离不开整体、自己是整体的一部分的人,才会拥有较强烈的共同体感觉。

阿德勒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界定共同体感觉。其中之一就是指出个人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的存在。这里的整体就是指共同体。换言之,拥有共同体感觉就是承认自身归属于比自己大的集体、组织、社会、宇宙,承认自己是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而存在。

这么说来,我们作为公司、学校或组织中的一颗“螺丝钉”,岂不是只有抹杀自己才能够生存下来了吗?其实并不是这样。

阿德勒定义的共同体并不是具体的组织,而是抽象的概念。共同体不是指当下的集体或社会,而是全人类理想的共同体和最终实现的目标。所以,这里讲的整体是指所有的人、生物、宇宙都得到幸福的理想世界。我们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的,这里所指的整体是人类的理想,而不是我们眼前小小的公司或者组织。

所谓发挥共同体感觉,并不是针对我们眼前的组织而言,而是思考如何做才能让每一个人都真正获得幸福,并为此行动起来。

个人不是去做组织的一颗螺丝钉,而是为了全人类的理想而思考并行动起来。

不是抹杀个性、不断自我牺牲,而是发挥个性,同时为共同体做贡献,两者并不矛盾。

共同体感觉这个概念十分容易被误解,因为说到“作为整体的一部分生存”,很容易被理解成要抹杀个性、克制忍耐、自我牺牲。但这并不是阿德勒的原意。他指出,如果这样做,人会因过度适应社会而失去自我。但是,如果走向另一个极端——任何情况下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或者个性发展得过强,阿德勒也表示明确反对。

那么究竟该怎么做才好呢?笔者认为,个性和共同体感觉的发挥可以两不耽误。请回想一下本章开头介绍的那位失眠女士的案例。思考“明天,做什么才能让你丈夫开心”就是“个性的发挥”。能让伴侣开心的方法太多了,这就需要发挥自己的个性。那么,在带给对方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会感到开心。这就是共同体感觉的发挥。这两者并不相悖,可以兼顾。

通过做自己擅长的工作,让他人满意开心,自己也因此收益。这样做既顾及个性和个人利益,又兼顾了共同体感觉的发挥。

在我们发挥个性,遵循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发挥共同体感觉。

“这就是共同体感觉”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共识能替代共同体感觉,往往比个体感觉更加准确。

各位读者看到这里,想必已经充分理解了在人生中发挥共同体感觉的重要性。然而,问题在于实践,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往往很难判断究竟该如何做才好。

举例来说,加入自己的孩子抵触上学,那么强行把孩子送到学校是共同体感觉的发挥吗?既然孩子自己不喜欢,是不是承认厌学更好呢?许多人都很难判断该怎么做吧?阿德勒这样说过:“就连科学都不能说是绝对的真理,何况是共同体感觉。”换言之,没有什么绝对不变的标准,谁都不知道正确的答案。

那么,是不是说我们没有办法做出判断呢?也不尽然。阿德勒认为,根据共同体感觉进行判断,通常是正确的。

然而,共同体感觉会随着时代而发生变化,从前或许孩子厌学就理所应当地被强行送到学校,而现在就跟从前有些许不同了。这是因为作为判断指向的是不断变化的共识。

当我们不知如何判断时,就听从共识。

解决所有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激发共同体感觉。

这样就能从一切困难中解脱出来。

笔者曾经饱受抑郁症之苦,千方百计地探寻“如何才能从这种困难中解脱出来”,为此长期感到迷惑。或许正是因为有过这样一段经历,所以当我在阿德勒的著作中看到这番话时豁然开朗,就好像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线光明。

“如果说我们对如何克服所有困难能够有个统一的解决方法,那就是激发共同体感觉。如果我们能成功激发共同体感觉的话,所有的困难就都不足为惧。”这个答案简短有力,让以往的所有难题都迎刃而解,令人感到畅快淋漓。

我感到苦恼的谜题终于解开了,终于看到了未来前进的方向。然而,虽然心理明白,但是付出行动、改变自己并没有那么容易。就算心里已经想明白了,也还是会有犯错或者倒退的时候。但是,有了这盏指路明灯,就能少走弯路。

解决一切烦恼的唯一方法就是激发共同体感觉。迷茫时回到这个原点,就不会迷失方向。

所有一切的烦恼和痛苦都可以通过发挥共同体感觉得到解决。